期刊信息

刊名: 中国图书馆学报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主办: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1-8867
CN:   11-2746/G2
邮发代号: 2-408
复合影响因子: 3.657
综合影响因子: 3.238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图书馆学报
曾用刊名:图书馆学通讯;图书馆;
创刊时间:1957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焦点新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聚焦新技术 提供新服务 培育新业态——2020北京出版高峰会议举办

发布时间:2020-09-03 09:53:00
\

  8月28日,2020北京出版高峰会议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主题为“智慧图书馆的馆藏与服务”。本次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指导,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纪臣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小琴主持。来自国内外图书馆界及相关业界9000余名从业人员在线观看直播。

\

  饶权指出,图书馆行业与出版行业是推动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大国的主体力量。近年来,面对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的新挑战,图书馆界和出版界主动谋求创新转型,积极应用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丰富数字阅读新体验,培育智慧阅读新生态,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圈层化阅读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饶权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这是科学判断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国家图书馆一直积极探索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并积极谋划从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不断拓展与各类互联网知识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完善多元参与的国家文献信息立体化保障体系,筹划打造嵌入公众日常生活的交互式学习、阅读和交流共享空间,培育多维融合的互联网知识服务新业态。最后,饶权表示,图书馆界和出版界应当进一步发挥各自在渠道、品牌、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字阅读、知识服务、内容创作、文化传播等领域广泛交流、深入合作。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共建共享,坚持互利共赢,共同为引导、推动、服务全民阅读,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

  张纪臣表示,新时代下,特别是今年疫情冲击下,“云端”成为刚需,“云端生活”成为常态。为助力智能图书馆建设,持续提供优质服务,中图公司积极应用新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成功推出智能知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一是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图POD,提供快速到货、纸电融合、智能数据服务于一体的解决方案。二是打造5G“新阅读”产品,为公共阅读提供5G智慧新服务。三是积极筹备构建中国国际出版大数据中心,提升智能科研服务能力。未来,中图公司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内容资源优势、知识服务和应用创新能力,积极构建5G时代的新文化、新科技、新阅读、新知识服务的新模式、新应用、新生态,为推动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行积极主动而有意义的探索。

\

  随后,进入主题演讲环节。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馆长何义壮、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敏,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乔晓勤,华为公司数字政府行业解决方案总工朱洪波等专家学者聚焦5G如何赋能图书馆业务,就图书馆数字化和在线化运营,打造智慧服务平台等话题发表演讲,展开深入分享与交流。

\

  周德明讲到,2013年,上海图书馆开始利用微信平台等尝试“手机图书馆”服务后,相关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和强化,如开设手机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咨询&反馈”服务、引入云问智能问答虚拟机器人、尝试纸质书和电子书互荐项目研发等。他认为,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给全社会和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从数字图书馆到手机图书馆再到智慧图书馆,更为便捷、智能、主动的图书馆服务呼之欲出,智慧图书馆前景广阔。
  邵敏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造成巨大冲击,对未来产生深刻影响。随着高校教学科研模式的改变,师生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改变。高校图书馆需要重新审视资源发展规划,将困难与挑战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

  何义壮、乔晓勤分别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和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订书业务以及应对策略。他们认为,信息革命带来的变化,使我们有可能在资源建设、用户端资源获取、图书馆远程服务等方面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在疫情面前,图书馆员、出版社和书商应携手行动,尽最大努力为受疫情影响的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倾听读者的需要,通过与各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寻找提供优质服务的最佳方案。
  朱洪波围绕“智慧图书馆长什么样子?”“智慧图书馆怎么建设?”“华为到底能做什么?”等话题,交流了对智慧图书馆的思考与探索。他说,新兴的图书馆管理技术架构趋势,是基于微服务技术的图书馆信息化平台加上自定义应用,以满足不同类型图书馆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需求。“智慧图书馆”是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图书馆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神经系统,“5G+AR”将实现场馆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化体验。

\

  北京出版高峰会议是一年一度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最专业、最高端的国际出版会议,于2004年创办,迄今已举办16届。本次会议专门面向图书馆行业工作者和图书馆学领域研究者举办,受到国内外图书馆界及相关业界持续关注。

上一篇:“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第十六期)举办
下一篇:2020年“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线上专题培训班举办

Copyright © 中国图书馆学报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955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